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我校于2025年4月26日上午在大学城生活区竹苑三栋DIY工作室成功举办了“绿手相牵,零废同行”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由后勤服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生命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广州广电城市服务集团、广州惠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吸引了39名教职工及家属参与,旨在通过家校协同“小手拉大手”的“资源再生实践”模式,构建“教育-实践-传播”三维育人体系,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活动伊始,负责学校具体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通过播放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和开展垃圾分类卡片识图有奖互动,生动形象地引出循环经济概念,激发了小朋友们的浓厚兴趣。


活动过程中,“循环经济行动者”谢老师结合桑基鱼塘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重复使用”“回收”“维修”的意义,并通过传物游戏和旧物拆解重组实践,让小朋友们在互动中加深对循环经济的理解。此外,活动还结合“惜食魔法袋”等减少浪费的实际案例,引导小朋友们设计零废弃厨房方案,进一步树立零废弃意识。




在实践环节中,亲子家庭共同参与环保手工创作活动,将带来的废弃物品进行拆解重组,实现变废为宝。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扭扭棒、彩纸等材料,创作出一个个富有创意且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环保作品。其中一位小朋友展示了她用干花、木棍等材料制作的作品“海底世界”,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呼吁大家保护海洋环境,不要让海洋再受到污染”。此外,小朋友们还体验了植物拓印非遗工艺,用天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感受传统技艺中的环保智慧。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既体验到创造乐趣,又加深了对循环经济意义的理解。





活动还设置了衣物缝补区,工作人员根据家长需求,对带来现场的旧衣物即时进行缝补和改制。工作人员仔细地为每件衣物做好标记,确保修补质量,帮助家长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这种既环保又实惠的便民服务赢得了在场教职工的认可与称赞。

活动最后,后勤服务处吴邦老师强调了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呼吁小朋友及家长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随后,小朋友、教职工代表分享了创作理念和活动感想,并在DIY工作室中合影留念,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活动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区”为目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垃圾分类从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深化了儿童青少年对循环经济的认知,提升了教职工的生态素养。未来,我校将继续探索家校协同的环保教育模式,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无废校园和可持续发展社区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人:吴邦 杨满意